淡汝浓抹网

融合赋新能 一域好风景

9682  人阅读 | 淡汝浓抹网 | 时间:2024-10-23 05:48:43

  “1月天堂寨看冬景、融合2月来陡沙河温泉小镇泡温泉养生、赋新3月望春谷赏玉兰花……”近日,好风一则六安“醉”美旅行月历上线,融合按照时令将六安城区及周边美景囊括其中,赋新教市民和游客按时令旅行、好风赏别样风景,融合成为大家争先下载、赋新收藏的好风好物。这样富有创意的融合文旅商品,是赋新我市注重将传统与时尚、旅游和文化相结合,好风推动文旅商品形成核心创造力和生产力的融合一个缩影。

  “十三五”以来,赋新我市立足自身优势,好风着眼长远,将文化和旅游业摆在重要位置来抓,制订产业规划,出台政策措施,加大扶持力度,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,文化产业整体呈现稳步前进的态势,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,旅游工作实现争先进位。

  文旅融合赋新能

  2019年2月,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(六安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)正式揭牌成立,标志着我市文旅事业开启新征程,“诗和远方”走到了一起。

  5年来,全市旅游业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六要素全面发展,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。共谋划各类旅游项目900多个,总投资1500亿元,已建旅游项目520个,累计投资650亿元,9个项目纳入省旅游“512”项目库,总投资113亿元。建成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、山湖大道、万佛湖环湖旅游扶贫大道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;落地陡沙河温泉、大别山虚谷温泉等一批接待设施;建成海洋大世界、悠然南山、悠然蓝溪、大别山风情谷、龙津溪地等一批旅游景区(点)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市共接待游客2.3亿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1800亿元。

  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增加。2018年度,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达41.57亿元(隔年统计),同比增长28.94%(未扣除价格因素影响),占全市GDP比重2.87%,同比增长0.11个百分点。大力推进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进度,加快木雕、竹编、柳编等产品研发,推动竹木藤制工艺品生产向多种类、高品质、新工艺、深内涵方向发展。同时,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,引进一批有实力专业化文化产业企业,加快推进六安文庙、齿轮厂文创街区以及一批文化制造业项目落地。

  公共服务建设全面推进

  重点抓好旅游厕所革命,新建、改建旅游厕所588座,数量位居全省第一。几年来,建设旅游驿站42个、标识标牌835个、停车位5.2万个、房车营地(露营地)7处。在全省率先启动智慧旅游建设,建成市旅游产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和监测中心,实现对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客情数据监测及短信预警、旅游情况数据统计分析。

  初步建立起公共文化馆、公共图书馆、综合文化站、村(社区)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支撑的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。高起点启动“三馆一院一中心”项目建设。全市共拥有公共图书馆7个、文化馆8个、博物馆(纪念馆)6个、综合文化站140个、基层(村、社区)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702个。拥有文化站工作人员400余人,招聘三区文化人才300余人、文化志愿者800余人、基层公益性文化岗位232人、村级文化带头人482人,全市共有基层文化工作者近2300余人。

  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,年均开展“送戏进万村”活动2200余场、公益电影放映23000余场,同步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建设、农家书屋更新出版物。每年围绕“传承红色基因”“我们的节日”“文明城市创建”等主题开展活动达500余场次。文艺演出进学校、进军营、进社区、进企业,丰富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生活。

  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攻坚

  建成了以“千里跃进、将军故乡”为主题的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,9个红色景区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,独山等3个乡镇被评为省级红色旅游小镇。建成金寨红军广场、独山革命旧址群、张家店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旅游项目。日前,金寨县大湾村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,这里从曾经的一个贫穷闭塞的“落后村”,一跃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示范样本。村民们住进了新房、吃上了“旅游饭”,漫山叠翠与徽派民居相映成趣的大湾村,走出了一条“山上种茶,家中迎客,红绿结合”的绿色脱贫新路。成为国家3A景区,将更加助力大湾村以及金寨县的旅游业发展,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游玩。

  开展乡村旅游“四级联创”等创建,培育乡村旅游业态,开展乡村旅游扶贫,通过“景区+定向”等模式,拓展乡村旅游扶贫渠道。截至目前,共建成乡村旅游点141个、特色民宿22家,65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全部建成游客服务中心,配备105名导游(讲解员)。此外,全市共拥有国家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个,省级旅游小镇5个,省级优秀旅游乡镇36个,省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4个,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68个,拥有各类农家乐1000多家,其中五星级农家乐50家,乡村旅游业态数量位居全省前列,已累计带动我市约10万贫困人口脱贫。

  文旅品牌效应越来越好

  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市积极开展联动营销和重点突破营销,采取“1+N”捆绑营销等方式,六安旅游走上央视;以重要高铁、高速公路、航空等交通线为纽带,推出“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”高铁冠名。先后在长三角、山东半岛、华北、合肥都市圈及皖北等地城市举办“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”为主题的旅游推介100余场次,大别山、天堂寨、六安茶谷等品牌在全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。近年来,我市旅游安全“零事故”。引导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提升服务品质。天堂寨、万佛湖景区入选省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,皖西宾馆获评“安徽旅游星级饭店突出贡献单位”,28家企业入围“安徽旅游诚信品质榜”等。

  充分依托我市丰富资源和传统产业优势,探索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,通过品牌输出、兼并重组等方式支持生产要素集聚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。突出六安茶谷、江淮果岭、西山药库文化品牌打造,加快培育一批以“徽六”“抱儿钟秀”“九仙尊”等为龙头的茶叶、石斛以及林果主题田园综合体,做大做强农林观光体验养生等产业。推进文化服务业产业集聚发展,创建一批红色研学体验、生态休闲度假、文创、玉石及工艺品销售等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特色小镇,提升市场竞争力。

  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市将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和融合发展,集中力量打造六安旅游整体形象,加快产业融合发展,推动霍山仙人冲画家村等以文艺创作、非遗传承为主题的创客示范基地建设,积极发展文化旅游、农业旅游等旅游业态。加快红色和乡村旅游发展。完善革命旧址、名人故居、纪念馆与烈士陵园等教育瞻仰系列旅游产品,重点抓好金寨县博物馆、舒传贤革命活动旧址等项目建设,打造汤家汇、独山等红色旅游小镇,发展红色文化体验旅游产品,培育具有大别山特色的红色教育、研学基地和红色旅游线路。同时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引进,规划打造一批旅游专线,强化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。(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邱 杨)

  采访札记

  诗和远方在一起

  5年岁月如歌,我市文旅发展稳中有进,繁荣向好。诗和远方“牵手”,形成了一波新态势,“旅游+”“+旅游”的融合发展,结出了一篮新硕果,开启了一段新篇章,打造了一批新品牌……乡村旅游业态数量位居全省前列,已累计带动约10万贫困人口脱贫。

  同时,我市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,将红色旅游与生态、民俗、城镇等元素进行融合,实现了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联动,成为带动效应显著的旅游新名片。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市将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和融合发展,抓好重点红色旅游项目建设,培育具有大别山特色的红色教育、研学基地和红色旅游线路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六安旅游整体形象将焕发新风采,红色旅游、乡村旅游将带动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,从而实现乡村振兴。



文章标签:

本文链接:『转载请注明出处』